辛勤的播种者----我所体会的圆明园学院办学思想(2002年)
  • 2014-03-12 17:27:01
  •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了清华大学支持北京圆明园学院两校学生"手拉手"活动的组织建设工作,从而有机会了解了民办大学,并从中体会到了圆明园学院的办学思想和治学作风。


      国家的兴衰与国民素质息息相关;而国民素质又和高等教育密不可分。中国占了世界最大比例的人口,可是高等教育并不发达,中国大学的数量和容量远不及大学梦想者的需求。于是高考就象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将众多已经跋涉了很远的兵马拒于大学门槛之外。很多本应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因为社会因素的制约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这无疑令人惋惜和悲哀。

     
      民办高校的崛起无疑为这样的一批人提供了出路和希望。然而提起民办大学,人们也有担忧和怀疑。其一、这种教育环境在我国并不成熟,很多硬件条件和学习氛围是无法与国有大学相比的。子女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真才实学。其二、很多民办学校实际上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是收费昂贵的贵族学校。那么绝大多数的并不阔绰的家庭的子女何去何从?而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入校门后学校是否能真正对孩子负责?


      在这最敏感的两点上,北京圆明园学院无疑是令人欣慰的。成立七年以来,圆明园学院一直遵循发展人类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国家、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学院有着"忠孝、仁义、奋进、超前"的校训和朴实的学风,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同。


      北京圆明园学院作为民办大学,学费比很多国有大学还低。然而它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校方想方设法为学员提供最好的读书条件。学院聘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任教;还建成了计算机房、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的负责人们为学院的发展壮大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的工作都是夜以继日,周末也很少休息;然而他们的生活却是朴素的,是为人师表的。他们不求物质上的回报,只期望苦心经营的学院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人才,能真正体现出它存在的价值。这绝不是泛泛的赞美之辞,而是学生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是圆明园学院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知名人士大力支持的重要原因。


      圆明园学院对学生是高度负责的,它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其他学校的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段,学校尽职尽责的安排了课下补习、周末自修的时间来督促学生学习。寒假之前,其他民办大学是不安排考试的,学生们纷纷打包回家;而圆明园学院却克服种种困难安排了制度严格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来督促学生温故知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2000年暑假前夕,看着埋头苦读迎接考试的学生,学院董事长杨波向大家许诺:对那些坚持到底孜孜以求的学生,学校减免下学年学杂费一百元。这总和对于学院财务预算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但作为对学生刻苦追求的的勉励,学院认为值得。


      在圆明园学校的学习是艰苦的,因为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不容投机取巧的;在圆明园学校的生活又是温暖的,因为学院想同学之所想,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条件。尽管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的物质条件上还存在缺憾,但学校的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为社会培养"忠孝、仁义、奋进、超前"的大学生为宗旨,这无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圆明园学院就读的同学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